【导读】成立75年以来,北约始终沿袭了罗马古训“若欲和平,必先备战”。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后,北约新采纳了一项名为“重返未来”的战略概念,将俄罗斯重新定位为冷战时期的对手,将威慑和防御置于联盟战略的核心,积极扩大并加强前线的军备工作。在2022年马德里峰会上,盟国们承诺采取多项措施以落实这一战略。伴随着正在华盛顿举办的北约领导人峰会,本报告全面梳理了各盟国在集体防御方面的努力。
报告强调,在前沿防御、快速反应部队、指挥控制、集体防御演习,以及接纳芬兰和瑞典等方面,盟国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特别是在扩大前沿防御这一核心议题上,北约的军力部署已经相对完善,做好了“即刻开战”的准备。这种力量的集结不仅增强了北约的军事实力,也促进了盟国间的文化转变,加深了集体安全意识。国家战备状态机制的实施,更是一场革命,它将北约能够迅速部署的高度战备国家部队的规模扩大了10倍。
报告也同时指出,北约在“持久作战”的能力上似乎仍有欠缺,这限制了其有效威慑其他国家长期战争企图的能力。面对俄罗斯这样的长期“假想敌”,任何严重冲突都可能超越军事对抗,演变为社会层面的较量。对俄“持久战”不仅涉及韧性、战备状态、工业实力、供应链、物资储备、后勤保障、装备质量、资源,还包括最为关键的“战斗意志”,而在这方面,北约盟国在观念和行动上仍有差距。
作者进一步指出,即便马德里会议的规划得到全面实施,在面对俄罗斯的持久挑战时,前沿防御的军力优势也可能显得不足。这种情况下,北约可能会继续过度依赖核威慑,同时必须面对其带来的潜在灾难性风险。
本文为文化纵横新媒体原创编译系列“世界权力的迭代与重组”之二十五,编译自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针对北约成立75周年的特别分析报告。小标题为译者自取,仅代表作者观点,供读者参考。
文化纵横新媒体·国际观察
2024年第27期 总第199期
北约准备好开战了吗?
2022年马德里峰会后,
北约盟国的防御和威慑力评估
▍北约的长期指导思想:“若欲和平,必先备战”
古罗马语有云,“若欲和平,必先备战”(Si vis pacem, para bellum)。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简称“北约”)还需要一个执行原则,那就是“在讨论中解放思想”(animus in consulendo liber)。它们都传达了一个永恒的真理:做好战争的准备,是避免战争的最佳途径。
自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以来,北约采纳了一项名为“重返未来”战略概念,将俄罗斯重新定位为冷战时期的对手,并将威慑和防御置于联盟战略的核心。在2022年的马德里峰会上,北约宣布了这一概念,并做出了一系列广泛的承诺。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Jens Stoltenberg)称,这些承诺标志着“我们威慑和防御的根本转变”。
今年,北约领导人将齐聚华盛顿,庆祝北约成立75周年。在这一历史性时刻,本文将回顾并总结北约盟国在履行两年前马德里峰会承诺方面所取得的进展。
本报告简要回顾了自2014年以来北约为加强防御和威慑所做的努力,并分析了俄罗斯对北约的当前威胁。对比北约盟国在履行《马德里峰会宣言》中所述的九个关键领域的承诺,可以评估各国在加强威慑和防御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基于上述评估,我们也能衡量北约是否为可能的战争做好了准备。
▍通往华盛顿之路:过去十年的北约战备计划
北约在加强威慑和防御方面的努力可以追溯到2014年的威尔士峰会,当时盟国对克里米亚危机作出回应,承诺将国防开支提升至国内生产总值的2%以上。自那时起,北约成员国一直专注于调整其军事姿态。
这一过程始于2014年推出的“战备行动计划”,随后在2016年,北约在东部边界建立了四个“强化前沿存在”(Enhanced Forward Presence, EFP)的多国战斗群。到了2018年,“北约战备倡议”进一步提升了联盟高度战备部队的准备状态。
2022年马德里峰会的战略构想吸引了公众的目光,但在操作上,北约另一项具有革命性的变革早在2020年就已被实施,即“欧洲-大西洋地区的威慑和防御”(Deterrence and Defence of the Euro-Atlantic Area, DDA)构想,核心在于“现代威慑与防卫”的力量运用。乌克兰危机爆发后,北约迅速启动了防御计划,向欧洲盟军最高司令部(Supreme Allied Commander Europe, SACEUR)提供了4万名士兵以及空军、海军和其他资源。此外,北约还新增了四项EFP任务,并加强了海上、空中、防空和多国演习。
在去年的维尔纽斯峰会上,北约的规划进一步发展,公布了新的防御计划,这是“国防发展计划”的成果之一。北约司令、美国上将卡沃利(Christopher G. Cavoli)所描述的“DDA系列计划”涵盖了三个地区性计划(北欧、中欧和南欧),以及针对特定领域的计划(陆地、空中、海上、网络和太空部队),还包括后勤和维持计划。正如最近的一份分析报告所指出的,“没有DDA,北约的一切扩军准备都不可能实现”。
▍面对俄罗斯的持续威胁,北约做了哪些战备调整?
乌克兰危机后,美国许多人对普京追求“斯大林主义扩张政策”的担忧表达了担忧——他对北约对俄罗斯周边地区的控制做出了挑衅。这场冲突凸显了一个事实:对俄罗斯最坏的意图进行预防性规划,在历史上一直是北约策略的一部分,并且这种规划在可预见的未来仍然至关重要。普京的冒险精神和战略决策能力,使他成为一个难以预测且难以威慑的对手。
尽管在乌克兰遭受了重大损失,但借助全国动员,俄罗斯的军事力量几乎完全恢复到了战前水平。俄罗斯不仅在乌克兰问题上对北约发出了核威胁,还在整个欧洲加强了混合战争的威胁。有欧洲领导人甚至警告说,俄罗斯可能在未来几年内对北约成员国发动攻击。此外,俄罗斯军事力量的重建及其在亚洲的外交活动,可能会对北约,尤其是美国在欧洲的军事部署产生深远影响。
接下来,北约应为何种类型的战争做好准备?最紧张的情况可能是:俄罗斯军队迅速在波罗的海地区占领领土。从军事规划的角度来看,这被视为俄罗斯最可能也是最危险的行动方案,因为当地的力量对比对俄罗斯非常有利。
我们并不是说这种情况一定会发生,但如果许多条件恶化,俄罗斯可能会认为这是一个可行的选择。尽管北约领导人发出了种种警告,但俄罗斯为何会这么做,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答案。
这些潜在的后果意味着,北约的规划者必须为可能的核升级风险和难以逆转的局势做好准备。北约收复失地的任何行动都需要首先确立空中优势和对波罗的海的控制,然后才能集结大量地面部队。即使北约提供了保证,根据俄罗斯的说法,这种情况也可能迫使莫斯科考虑使用非战略核武器进行胁迫或军事行动,这反过来又可能迫使北约考虑使用核武器以迫使俄罗斯撤军并重建威慑。
这就是为什么波罗的海地区的官员将最佳战略描述为“击退,不驱逐”。这也是为什么在北约新战略构想中,将“拒止威慑”和“前沿防御”重置于联盟战略核心。与冷战时期一样,“利剑”般的惩罚性威慑(主要依赖美国、英国和法国的战略核力量),将继续承担对最严重威胁进行威慑的主要任务。但与冷战时期相似,北约盟国也将越来越依赖前沿的“盾牌”部队,进而来加强常规威慑和防御。
▍各盟国承诺加强威慑和防御,但究竟做到了多少?
(一)增加军费开支
“我们重申对国防投资的全部承诺。我们将以该承诺为基础,在明年就 2024 年之后的后续承诺做出决定”——马德里首脑会议宣言
2014年,北约成员国在《国防投资承诺》中设定了一个目标:到2024年,各国至少将GDP的2%投入到国防领域,其中至少20%用于军事现代化。到了2023年,这一目标在维尔纽斯会议上被进一步确认为“最低标准”。
十年前只有三个盟国达到了这一标准,而今年预计会有18个盟国达标。北约预计,今年将是首次欧洲盟国的国防投资总额达到GDP的2%。如图1所示,自2014年以来,欧洲盟国的国防投资增加了约三分之一,总额达到3800亿美元。
图 1:欧洲的北约国防开支(2014-2024年,单位:十亿美元)
近期的大规模支出增加包括挪威的“历史性军费”,计划在未来12年内将国防开支翻一番。英国政府也宣布了一项“全额资助计划”,目标是在2030年将国防开支提升至GDP的2.5%,即额外增加750亿英镑(约960亿美元)。与此同时,尽管加拿大宣布到2030年将增加81亿加元(约59亿美元)的国防预算,但其国防开支占GDP的比例仍将低于1.76%。
尽管自马德里会议以来,北约盟国在国防开支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三个关键问题。首先是在维尔纽斯达成的“最低2%”目标是否足够,以维持积极的发展态势并提供所需的前沿防御能力。其次是资金的分配问题,欧洲盟国需要解决已知的能力差距,并减少对美国在高端集体防御任务上的依赖。最后一个问题是资金的使用效率,尽管欧洲盟国的国防开支在增加,但合作却在减少,这导致防务成本比必要的更高,效率更低。
(二)部署更多前线防御部队
“在北约东翼部署更多强大的地面作战部队,在必要时将现有战斗群扩大到旅级部队......(包括)设立师级指挥架构。”——马德里首脑会议宣言
北约在加强前沿防御方面采取了重要措施,核心是组建了八个前沿防御战斗群。这些战斗群由一个框架国家牵头,汇集了来自不同盟国的部队。以下是根据最新数据对每个战斗群情况的概述,并特别关注它们在实现马德里峰会上作出的两项关键承诺方面的进展:一是将每个战斗群的规模扩大至“旅级部队”(最多5000人);二是构建“师级架构”。
表 1:北约“强化防御”(EFP)战斗群的部署进展
资料来源:北约2022年11月的最新公开数据(https://shape.nato.int/ efp/efp/fact-sheet)。
北约在加强其前沿防御战略中,不仅在陆地上有所行动,还在空中和海上部署了关键部队。去年,北约显著增强了空中警戒任务,成功在波罗的海空域拦截了超过300架俄罗斯飞机。与此同时,盟国空军也加大了对空中警戒和空中屏蔽任务的资源投入,包括防空和导弹防御。在海上领域,北约的常备海军部队在2022年首次接受海军司令部的统一指挥,这标志着北约海上力量的一个新里程碑。此外,法国海军的航母打击群在北约的指挥下在地中海执行任务,这在北约历史上也是首次。
自马德里会议以来,北约在前沿防御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所有八个前沿防御战斗群已经通过认证演习,证明了其战备状态。其中,四个战斗群在旅一级进行了演习,以模拟在危机情况下的快速增援能力。同时,所有八个战斗群已经被整合进北约的师级指挥结构中。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和波兰的EFP战斗群已经计划与新的国家师级结构进行整合。此外,北约盟国也在加强现有的空中和海上特派团。尽管如此,目前只有两个欧盟部队特派团计划永久性地扩大到旅级规模。这是因为《马德里协定》将扩大规模的决定权留给了东道国、牵头国和派遣国。
考虑到俄罗斯对各战斗群兵力的巨大优势,即使是旅级规模的特派团是否足以通过拒止进行有效威慑,仍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北约必须继续评估和调整其前沿防御策略,以确保能够有效应对潜在的安全威胁。
(三)打造“新式”北约部队模式
“我们欢迎盟国初步提出北约的新部队模式,这将加强北约的部队结构并使之现代化,还将为我们新一代的军事计划提供资源。”——马德里首脑会议宣言
在马德里会议上,北约盟国达成共识,计划在2023年前转向一种新的部队模式。这一新模式——新北约部队模式(NFM),旨在通过能够快速部署的大规模部队,在危机中迅速反应,从而加强联盟的威慑和防御能力。NFM将取代原有的北约反应部队(NRF),后者的规模为4万人。
如图2所示,NFM包含三个级别的部队,其战备时间从10天到180天不等,相较于NRF的15天战备时间,这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NFM的构想也为一年后在维尔纽斯会议上达成的地区计划铺平了道路,该计划指出部队将“预先分配到具体计划中”。此外,NFM还为新的盟军反应部队(VJTF)提供了所需的高战备状态部队,预计北约将在2024年中期过渡到这一新的部队结构。
图 2:北约部队模式下的各层级所需兵力
资料来源:美国陆军战争学院
尽管关于盟国向NFM派兵的详细情况仍然保密,但公开宣布的消息显示,盟国正在取得进展。德国已同意派遣3万名士兵、85艘舰船以及可在30天内调动的飞机,这些都属于第二级部队。英国则提供了作战飞机、舰艇、航空母舰以及“旅级规模的陆军”。美国也将其在欧洲的大部分8万大军置于北约指挥之下,这标志着美国与北约结构数十年来最紧密的联系。
然而,在部队组建和维持方面,仍然存在挑战。去年,北约军事委员会的领导人承认,要达到30万人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美国陆军战争学院的专家也对部队的战备状态表示担忧:欧洲和美国在招募和保留人员方面面临的挑战,削弱了部队的战备状态,而对辅助人员和后勤人员的需求却在不断上升;尽管北约已经为一级和二级部队建立了战备核查程序,但这些程序已经暴露出一些不足。
最高司令部有权在危机前启动和部署NFM部队,这对于实现“发展援助”至关重要。正如指挥官所确认的,这些授权支持“北约执行其计划的能力,并有助于影响盟国派遣自己的部队”。然而,盟国并不总是愿意向北约指挥官授予所需的“移交权力”以优化和提高效率。这也凸显了根据地区计划调整NFM部队组成的重要性,因为这可能与盟国通常提供的部队不同。
(四)整合指挥和控制系统
“盟国已承诺......加强指挥和控制。”——马德里首脑会议宣言
自马德里峰会以来,北约一直在稳步优化其指挥结构,这对于实施和执行区域计划至关重要。随着新北约部队规模的扩大,更新和现代化的指挥结构变得尤为必要。图3清晰地展示了关键的“指挥与控制”(C2)节点以及它们与北约区域计划的紧密联系。
图 3:北约新的地区计划和指挥架构
新成立总部包括位于拉脱维亚伊达日的多国师北方总部(HQ MND N),它已于2023年7月全面启动运作。紧接着在2024年3月,位于波兰埃尔布隆格的多国师东北总部(HQ MND-NE)也开始全面运行。这两个总部在协调前线防御战斗群的任务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2023年9月,北约意大利快速部署部队(NRDC-ITA)临时担任了盟军反应部队(ARF)的总部。
随着芬兰和瑞典加入,为北约带来了新的C2安排需求。北约最新的联合部队战略司令部(JFC Norfolk,JFCNF),负责监督西北欧地区计划,已于2021年7月全面运作。随着芬兰和瑞典的加入,JFCNF的责任区域和任务发生了显著变化,北欧国家在JFCNF的指挥下形成了政治共识。为了适应这一重组,JFCNF正在扩展其规模,并计划在2025年实现全面整合。JFCNF已经做好了准备,在“坚定后卫”演习期间成功指挥了为期一个月的演习。
已提议在芬兰的米克利新建一个军团级陆地部分指挥部,该地点距离俄罗斯边境约140公里,这可能对JFCNF的C2基础设施至关重要。如果成立,米克利将使得北约的军团级司令部数量达到11个,这是北约认为执行地区计划所需的数量。
简化和优化北约的C2结构对于构建强大的威慑和防御至关重要。灵活的指挥部,如德国海军陆战队司令部(DEU MARFOR),能够在危机中快速扩展或支持裁军事务部的活动,是北约指挥结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优先考虑C2的适应性和演习,将有助于北约满足这些需求。
(五)完成芬兰和瑞典入约
“我们重申对北约门户开放政策的承诺。今天,我们决定邀请芬兰和瑞典成为北约成员,并同意签署加入议定书。”——马德里首脑会议宣言
自马德里峰会以来,北约最引人注目的进展莫过于芬兰和瑞典正式成为北约成员国。经过近两年的政治博弈,在安卡拉和布达佩斯通过正式邀请后,两国最终在包括美国在内的盟国做出让步的情况下,放弃了原先的反对立场。这一转变不仅向莫斯科发出了强烈的政治信号,而且为北约带来了强大的战略威慑力,因为芬兰和瑞典的加入,北约得以获得两位能够显著限制俄罗斯在波罗的海地区行动自由的高能力盟友。
芬兰和瑞典融入北约的过程正在稳步推进,并已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在正式加入北约之前,两国已经与北约进行了深入的军事合作,这为它们的顺利融入奠定了基础。作为“增强机会伙伴”,芬兰和瑞典在与北约的互操作性方面甚至超过了一些现有的盟国。北欧国家“强大”的空中力量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芬兰和瑞典的空军加入北约就是这一实力的体现。
尽管如此,芬兰和瑞典的全面一体化仍面临一些挑战。这些挑战包括制定合适的指挥结构安排,调整区域计划和国防发展局,以及考虑两国在后勤等各领域防务需求的融合。分析显示,美国和英国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美国最近签署了北欧防务合作协议,而英国领导的联合远征军也一直在积极整合芬兰和瑞典的军事力量,这表明两国对于加强北约在北欧地区的能力与合作具有重要影响。
(六)加强集体防御演习
“我们将加强集体防御演习,为高强度和多领域行动做好准备,确保在短时间内增援任何盟友。”——马德里首脑会议宣言
自马德里峰会以来,北约在兑现其将演习计划重点重新聚焦于集体防御的承诺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坚定卫士”演习作为北约自冷战结束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汇集了来自所有盟国的90,000名军事人员。演习内容涵盖了北部高原的海上和两栖行动,以及在全欧洲范围内的多领域演练,特别强调了军事机动性的重要性。“坚定卫士”也作为检验和确认其他关键任务——例如“核力量机制”和区域计划——的重要平台。
北约的演习规划展现了其对多领域行动的重视。在空军方面,德国主导了史上规模最大的“空中卫士”演习,而“警戒猎鹰”演习则在5月专门测试了波罗的海地区的空中警戒能力。海上演习也同样重要,“海王星打击2024”在地中海集结了五个航母打击群,而“活力獴”演习则专注于反潜和反水面作战。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的波罗的海演习首次迎来了作为盟国的芬兰参与。
网络和太空这两个新兴领域也得到了充分的演练和测试。今年4月,北约举行了专门的太空演习“火神卫士”。位于爱沙尼亚塔林的北约合作网络防御卓越中心在去年举办了全球规模最大的网络防御演习“锁定盾牌”。此外,6月举行的联军战士互操作性演习将进一步测试跨所有领域的互操作性以及北约的指挥控制系统。
(七)建设强大的国防工业
“为了拥有必要的能力,联盟需要一个强大和有能力的国防工业,以及具有弹性的供应链。”——维尔纽斯公报
俄乌战争凸显了北约国防工业基础的紧迫问题,尤其是在盟国向乌克兰提供弹药和补充自身库存方面。在维尔纽斯峰会上,盟国呼吁消除相互之间的国防贸易和投资壁垒,以提高整体的韧性。会议期间推出了《国防生产行动计划》(DPAP),该计划旨在发挥联盟在集结、标准制定、需求设定、汇总需求以及推动交付方面的作用。DPAP强调了几个优先领域,包括汇总盟国需求以加快联合采购、提升生产能力,以及增强盟国间的互操作性。
在需求汇总、互操作性、采购协调与合作方面,北约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自2023年7月以来,北约支持和采购局(NSPA)已经签订了多项合同,涉及弹药、爱国者导弹和炮弹的联合采购。此外,盟国还加强了多国能力合作,北约的多角色油料补给运输机队(MRTT-C)达到初始作战能力便是这一进步的体现。如图4所示,传统欧洲生产商增加了在欧洲内部的贸易,而波兰的全来源进口战略显著促进了欧洲大陆的武器贸易。
图4:北约和欧盟成员国的主要武器系统贸易情况(2000-2023年)
注:参考线上净出口额,线下为净进口额
欧盟和北约的协同努力有望加强北约的威慑和防御能力,如果这些努力得以有效实施。欧盟已经拨款超过5亿欧元(约合5.44亿美元)以加强弹药生产,并通过欧洲和平融资机制向乌克兰提供援助。今年,欧盟首次发布了《国防工业战略》(EDIS),目的是提升能力和加强欧洲内部合作。尽管有人担心EDIS与DPAP在标准制定方面可能存在竞争,但官员们明确表示两者并无竞争关系。欧盟和北约共同致力于提高战备状态,因此加强双方的协调对于避免工作重复至关重要。
国防工业生产仍然面临重大挑战。尽管需求信号明确,但生产加速的障碍和北约-欧盟之间的紧张局势依然存在。订单只是生产的一个环节,而交付延迟意味着无法在可靠时限内转化为实际的武器库存。北约虽然已逐步取得进展,但这同时也揭示了欧洲生产面临的长期问题并不容易解决。
为确保北约的准备状态,美国应优先考虑与成员国进行多边弹药生产合作,而非仅侧重于双边努力。预计欧盟将在其中发挥更大作用,这虽然引起了北约的一些担忧,但也有可能积极地改变跨大西洋国防工业基地,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欧盟的融资能力。加强国防工业的一体化和整合,将有助于北约更有效地利用集体投资并建立生产能力。
(八)增加对国防能力的投资
“投资于我们的国防和关键能力至关重要。”——马德里首脑会议宣言
即使不算上美国,北约的总军力也远远超过了俄罗斯。通过下表2的几个关键指标对比可见,自2022年以来,俄罗斯的主战坦克数量下降了41%,现役人员也减少了近20%,尽管俄罗斯实施了部分全国动员。与此同时,非美国的北约成员国拥有的装备更为现代化,大约71%的作战飞机是在1990年之后生产或经过现代化升级的,而俄罗斯这一比例仅为53%。
表2:俄罗斯与(非美国)北约军力对比
资料来源: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IISS)
然而,数量和现代化水平上的优势并不总能在实际战场中转化为胜势。北约目前面临显著的能力差距和战备挑战,这影响了其常规威慑力。虽然盟国可能拥有技术更先进的作战飞机,但在持续作战能力方面却面临挑战。例如,在2011年对利比亚的空袭行动中,非美国的北约成员国在短短一个月内就开始面临精确制导弹药的短缺,而那次行动的规模与保卫波罗的海相比要小得多。
北约的挑战不仅限于空中力量。根据国际战略研究所的一项研究,2014年至2023年间,欧洲军队在战斗营、主战坦克、步兵战车、装甲侦察车和自行火炮的数量上要么保持不变,要么有所减少。更广泛地看,欧洲国家在海军力量、空中支援、防空以及关键的“战斗决定性弹药”(包括炮弹和导弹)方面存在明显缺口。在欧洲进行的任何大规模军事行动可能都需要依赖美军来补充欧洲在陆海空三军方面的不足,以完成全面的作战任务。
自2014年以来,尽管北约盟国显著增加了国防开支,但这些深层次的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北约盟国在将财政投入转化为实际战斗力方面,显然还面临着重大的转化挑战。
(九)强化盟国和集体的韧性
“韧性是一项国家责任和集体承诺。”——马德里首脑会议宣言
韧性,包括军事力量、民间准备和应急计划,一直是北约面对威胁时的关键防线。从冷战至今,这一点从未改变。
自马德里峰会以来,盟国已经采取了多项措施来增强这一韧性。2022年10月,北约成立了韧性委员会,并在维尔纽斯峰会前举行了两次会议。2023年3月,“北约-欧盟关键基础设施韧性工作组”成立,专注于能源、交通、数字和太空基础设施的审查。该工作组在6月的报告中提出了14项行动建议,以加强北约与欧盟在关键基础设施方面的合作。同年7月,北约在维尔纽斯峰会上启动了一个新的海事中心,专注于关键水下基础设施的安全。峰会还强调了社会韧性、卫生系统、供应链和能源安全的重要性,并为盟国韧性规划设定了新的目标和基线。
要提升韧性,需要持续的努力、投资和合作,以及更协调和集体的方法。北约韧性委员会正在考虑新的想法,如设立韧性基金、成立咨询小组和进行全北约范围的安全风险评估,以识别关键韧性风险。欧盟也在加强其抗灾能力,并拥有一系列金融和监管工具,这为与北约的紧密合作提供了可能。
除了军事韧性,各盟国还需要根据自身的战略文化,应对备战的社会挑战。新成员芬兰和瑞典带来了全社会韧性和民事准备的先进方法。至关重要的是,北约盟国必须培养“战斗意志”,这是国防的基石,正如乌克兰所展现的那样。
▍那么,北约做好战备工作了吗?
上述评估对北约的战备状态有何启示?答案在于我们面对的危机可能引发的战争类型。显而易见,北约已经做好了迅速反应的准备。自马德里会议以来,北约向“威慑和防御”的战略转变,以及在维尔纽斯峰会上通过的具体计划,已经显著改变了北约部队的规模和结构。这些部队已经处于战斗状态,部署在关键地区,并由最高司令官直接指挥。
前沿防御战斗群(EFP)扩展至八个,以及空中和海上力量的加强,赋予了北约在东线迅速集结重要战斗力量的能力,这在危机中至关重要。这种力量的集结不仅提升了北约的军事实力,也促进了盟国之间的文化转变,增强了集体安全意识。国家战备状态机制的实施是一场革命,它将北约能够迅速部署的高度战备国家部队的规模扩大了10倍。这一机制的引入,显著提高了北约的快速反应能力。
最为关键的是,北约成功地整合了新成员芬兰和瑞典,这不仅增加了北约的海陆空作战力量,还消除了它们在共同防御条款——第5条情况下的不确定性。这一整合强化了北约的集体安全,确保了所有盟国在面临威胁时能够得到一致的支持和保护。
表3:评估北约的战备状态
注:由于北约盟国在马德里做出的承诺并未安排在华盛顿完成,因此采用了“按计划进行 ”或“偏离轨道”的简单评级,正如一份分析报告所说“北约加强防御和威慑的征程才刚刚开始”。
然而,一个更为关键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北约是否准备好迎接可能发生的持久战?任何俄罗斯与北约间的严重冲突,如果无法迅速解决,将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对抗,更会演变为社会层面的较量。这将是一场涉及韧性、战备状态、工业实力、供应链、物资储备、后勤保障、装备质量、资源以及最为关键的“战斗意志”的全面竞争。北约必须直面并克服在增加国防开支、转型国防工业、弥补关键能力差距以及增强国家韧性方面的停滞和挑战,这些都是加强威慑和防御能力所不可或缺的。
正如北约司令卡沃利所明确指出的,北约面临的主要问题不单单是俄罗斯的军事重组,更重要的是相对于北约自身的威慑和防御能力重组。克劳塞维茨的“两个摔跤手”比喻提醒我们,战略是动态和相对的。
在调整部队结构时,北约盟国长期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在战备状态、现代化和部队结构之间找到平衡,即所谓的“铁三角”。盟国需要在短期内增强兵力(实现“即刻作战”的能力)与长期推进现代化(准备“持久战”)之间找到均衡点,并做好持久战的准备。例如,波兰正致力于迅速扩充其军队规模,而英国则计划到2030年成为“科技超级大国”。这种权衡并非新鲜事,但在俄罗斯威胁的背景下显得尤为关键。答案将基于北约盟国对俄罗斯可能发动攻击的时间和意愿的判断。虽然评估的复杂性和任务的不确定性带来了挑战,但北约的战备状态确实取决于冲突的性质。显而易见,北约已经为“即刻作战”做好了准备。
图5:北约威慑与防御构想的“权衡三角”
2022年马德里峰会的战略构想中,前沿防御再次被置于北约议程的核心,但盟国的前沿存在,尽管有其优势,“仍面临挑战”。即便马德里的承诺得到全面实施,北约的前沿存在可能仍不足以达到对俄罗斯的拒止标准。这可能导致联盟过度依赖核威慑,同时承担其带来的灾难性风险。
现在,北约领导人正齐聚华盛顿,他们应当庆祝在履行马德里承诺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这些成就旨在加强盟国的威慑和防御能力。同时,他们也应该推动在关键领域——国防开支、工业能力、关键能力差距和国家韧性——进行改进,以更好地准备持久战。此外,他们还应重新评估在马德里设定的目标水平是否足够。在冷战时期,北约的战略依赖于强大的前沿防御和核威慑的双重策略。时代虽然变迁,但基本的真理未变。“若欲和平,必先备战”。
- 2024-10-14《西游:笔绘西行》全新角色孔雀大明王即将登场!
- 2024-10-14《暗区突围》新手老手都能用的暗区神器回归啦
- 2024-09-099月6日基金净值:富国新动力灵活配置混合A最新净值2.473,跌0.6%
- 2024-09-099月6日基金净值:博时沪深300指数A最新净值1.3742,跌0.81%
- 2024-09-028月30日科达转债上涨2.35%,转股溢价率30.22%